第199章 大年三十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大年三十傍晚,外面又洋洋洒洒的下起了雪。
雪花犹如闪耀的星星,片刻天地间一片洁白。
李清然走到院里,空气清新,呼吸间都是白雾,伸出手接雪花,雪花居然有形状。
张氏看着白茫茫的一片,“小妹看雪呢!”
“是啊,不知不觉过年了,时间过的真快。”
张氏跟李清然站在一起享受这片刻的宁静。
“是啊,过的真快。”
随后又低低笑出声。
李清然扭头望向张氏。
“大嫂?”
“因为咱们能吃饱饭了,所以才会觉得时间过的快吧,以往过年这会家里正发愁怎么分饭呢。”
李清然挑了挑眉,没有说话。
“我说你们俩也不嫌冷,外面下这么大雪傻站在院里干啥?”
李氏让张氏去厨房煮饺子,等半天不回来,就出门看看。
张氏听到李氏声音冷不丁想起她还没煮饺子,快步走向厨房。
“不冷,平时这个时候天都黑了,现在在雪的映衬下也不黑,安静宁和多好。”
“你个小姑娘家家的想的咋跟别人不一样?别人都觉得下雪冷,谁不在屋里呆着,也就你还专门出来看雪景。
好了好了,看也看了,该进屋了,别冻坏了,尤其女人冬天得保暖。”
李氏拉着李清然就要往堂屋走,“娘,我去厨房帮大嫂,厨房也不冷。”
李氏这才松开李清然手,“去吧,碰水记得加热水。”
“知道了。”
进厨房里张氏正在下饺子,抬头看李清然进来了,“我下的饺子是猪肉大葱馅的,一会在下猪肉萝卜馅的,马上就能吃了。”
张氏以为李清然饿了,来催她了。
李清然拿个小板凳坐在灶口开始烧火。
“哦!大嫂一会弄点素馅的吧,不大过年的都是肉,别消化不良了。”
张氏搅了搅锅里的饺子,以免粘上。
“那一会我炒几个素菜得了,也利口。”
“都行。”
一会的功夫饺子煮好,李清然开始往堂屋端。
李氏拿着刚煮好的饺子开始上供,嘴里碎碎念的。
李老头:“老大去院里放炮。”
都磕完头,院里传来噼里啪啦的炮声。
“好了好了,都来吃饭。”
一家子围在一起吃吃喝喝。
这会村里炮声不断,宁静的小村庄热闹起来了。
正吃饭呢,李老头突然来了一句,“给清然奶奶送年礼了没有?”
大过节的李氏都不想说李老头,这都啥时候了才反应过来,得亏送了,要是没送这会也迟了吧。
李氏没好气道:“送过了,要是啥事要你操心,都得搞砸。”
李清然又补充道:“爹,送过了,送的猪肉30斤,鸡鸭鱼肉各两只,白面大米糕点还有娘给爷爷奶奶做的新棉衣。”
李老头被李氏怼的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,李清然解了围。
“嗯,不少,那给你姥姥家也送了吧?”
李氏这会把筷子放到桌子上,李清然赶忙开口,怕吵起来。
“送的都一样,都一样。”
李清然拉了拉李氏,李氏看这大过年的就忍了。
死老头子真是心眼小,那两边父母能送的不一样吗,还担心她给清然奶奶送少了?真是心眼比针尖还小。
人老了吃的的就少了,李老头吃完坐了一会。
“老五啥时候考试来着?”
其他人听到也都竖起耳朵。
李清许放下筷子,“二月份。”
“五哥你们这科考都是怎么考的啊?”
李清然是真不知道古代怎么考的,没有了解过。
李清许笑道:“二月份参加县试,连考五场,通过后才能参加府试连考三场,府试通过后才能称童生,同年八月参加院试,通过才能是秀才呢。
成为秀才才能加入官学也是正式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。”
赵氏咽下嘴里饺子,一脸惊恐,“这,这么难?考这么多到秀才才能正式参加科举?感情没到秀才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呗!”
李清许点头,“是。”
“哎哟妈呀!这,这也太难了吧!”
赵氏看着身边两个儿子第一次觉得读书跟登天梯一样,简直高不可攀。
李清然觉得跟现在差不多,现在小学每升一年级也得考试,尤其高考,越往上越难这么想着倒也合理。
“那每次考试都在哪里?都在县城?”
“不是,只有县试在县城,由知县主持,府试在府城由知府主持,院试在学政驻地就近考试。”
赵氏目瞪口呆,“这,去这么多地方呢啊!路费也不老少。”
李氏越听越庆幸,“就考试还得来回跑,得亏咱们家挣了点银子了,不然就这路费都凑不齐,要是原来我们家那状况清许有才华被路费耽误了我非气死不可。”
李老头嘴上不说,心里也庆幸,幸亏闺女有本事能挣钱,不然全家饿不死也得愁死了。
以后还是听闺女的得了,听了他一辈子的话除了让家里饿不死,吃的也不咋地,听闺女的家里吃香的喝辣的不但儿子有余钱读书孙子也能去学堂了,这老五要是考上了,再拉扒拉扒孙子,以后老李家就扬眉吐气了。
可惜了,清然是个闺女,要是个小子也去科考,肯定能考上,说不定比老五还考的好呢,可惜了,可惜了,唉!命啊!
得亏是李老头心里想的,要是让李清然听到得说李老头发癫了,你要是一出生就把她伪装成男孩子,她在发育前用功读书也能考试,现代学的也不是白学的。
这从小到大全村都知道她是个女孩子,即便她有天大的抱负有什么用,这古代根本就没有女子考试的机会。
真是想念现代社会,不管男女,谁强谁上,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谁管你性别啊。
在这时代,女子能出去摆摊挣钱不影响家里人去科考就很不错了。
李清然记得不知道哪个朝代当官的家里不许经商的。
能怎么办?忍着呗,最起码能挣钱了,手里有银子,心里也不慌,没钱寸步难行。加油干吧!
“休完年假,一直到考试我就不回来了,在书院老师带我们复习。”
李氏听到李清许的好两三个月不回来,心疼毁了,“那,那你在书院记得吃饭啊,别舍不的吃啊,走的时候娘给你多做些衣服,二三月天气慢慢就暖了,做些薄款。”
李老头点头,“在给老五多拿着银子,让他买些好的笔墨纸砚考试用。”

sitemap